遭遇色狼司机,女性该如何自保
2018-08-27 18:13:13
  • 0
  • 0
  • 1

作者:朱江明 

来源:大家 

郑州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三个月后,浙江乐清一名少女8月24日搭乘滴滴顺风车访友途中惨遭司机奸杀。据乐清警方通报,接到遇害女孩赵某家属的报案经调查,警方次日凌晨在一宾馆内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钟某。滴滴司机钟某交代了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目前,受害人尸体已找到,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这当然是一起令人心痛的悲剧,一个年轻而美丽的生命就这样过早凋谢。当我翻开死者的社交媒体页面时,一个年轻而善良的女孩形象呼之欲出。难以想象,居然会有人能对这样的女孩下得了手,然而这一切却真的发生了。

遇害女孩的微博现在已经注销

任何安全事件发生后,我作为安全领域专业研究者,希望能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以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悲剧。关于滴滴的平台责任,自有企业管理和商业法规方面的专家来分析,我今天想跟大家认真探讨一下,到底这样的情况下个人能做点什么?

被害女生的两次活命机会

在三个月前郑州空姐遇害的案件,复盘整个事件后我认为除非不上车,否则死者没有任何求生的机会。因为事发在深夜,凶手有健身锻炼的习惯且身材魁梧。更糟糕的是,对方在完成犯罪后迅速跳入河道,可能是一心求死。这样的凶犯普通女性是完全无法对抗的,夜间也很难有逃生和呼救机会。然而从警方披露的案发经过来看,本次事件死者相对而言逃生概率稍高一些。

根据通报消息,死者曾经取消了订单,前一天差点成为受害人的另一名乘客林女士有同样遭遇,犯罪嫌疑人也曾要求林女士取消订单改为私下付款,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滴滴平台收取抽成费用,林女士基于与人方便的原则同意了这个要求。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如果取消了订单则你的行程不会被滴滴平台记录,也无法使用平台原有的安全功能如分享行程等等,这无疑能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大部分罪犯在选择目标的时候,都会进行所谓的“面试”,也就是筛选出那些看起来容易下手的对象。试探对方的安全警觉性,是非常典型的面试手段。这种试探一般会通过闲聊来旁敲侧击获得目标人物的个人情况,或者提出一个不太过分的要求来试探对方是否存在戒心。

要求受害人取消订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面试”问题,这是个听起来比较合理的理由,毕竟打顺风车的乘客也属于消费降级人群,价格敏感度很高。这样容易唤起对方的同理心,林女士和受害人都欣然同意了凶手的诉求。林女士发言中提到此前也曾取消订单直接支付,可见这种诉求并非特殊诉求。然而这种诉求的结果是你给了对方多20%的收益,同时放弃了自己向平台求救的最快途径,相当于底线完全被对方碾压过去了。对于犯罪者而言,轻易答应的女性是完美目标,也就是“面试”通过了。

我认为拒绝取消订单很可能是死者的第一次逃生机会,也是最好的一次机会。

坏人每次都会通过“面试”寻找好下手的目标

第二次逃生机会,是在对方将驶入山区前的几分钟,从林女士的自述来看,她在凶手驶入偏僻道路后严词抗议并且以跳车为威胁,才成功摆脱了对方的纠缠捡回一条命。

当然,由于有前一天的经验,凶手也许会提前锁定车门以避免受害人逃生。大部分车辆基于安全考虑,即便是车门被锁定也能从内部解锁开门,因为交通意外后如果中控锁住车门乘客就无法打开是一场灾难。有些车会有专门的开锁开关,有些则只需要连续扳动两次以上的开门扳手就能开锁。除非凶手做过特殊改装,否则开车门跳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此前成功脱险的林女士就是在发现危险后及时反应,才成功脱险。

其实除了开车门跳车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危险的方法脱困——用绳索从后座勒住司机的脖子。电影《老炮儿》中冯小刚饰演的主角六哥,在寻找儿子下落的时候就使用自行车锁,从后座锁住了司机的脖子逼问对方。

电影《老炮儿》六爷用这种方法问出儿子下落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单人挟持司机手法,因为用钢丝锁从后座锁住对方脖子,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司机根本无法反抗或者脱困。很多安全教材中之所以说后座相对安全,是因为后座乘客能够使用这个方法来攻击司机。当然,你之防身办法,同时也是他人凶杀手段——有不少被劫杀的出租车司机,都是被后座乘客用绳索勒死的。

在车辆慢速行驶且即将停车时,后座乘客具有主动攻击的战术优势。因为司机的视线朝前,还有座椅阻挡因此无法主动攻击后座乘客。由于座椅阻挡,后座乘客除非带着能刺穿座椅的武器,否则也无法有效攻击司机。用绳索勒是唯一有效方法,且被多个案例证明是可行的。

当然,我必须告诉各位的是,这种方法非常危险,未经过专门训练成功率不高。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出此下策进行防卫。使用这种方法防身,最佳的工具《老炮儿》中使用的自行车锁,因为一旦勒住并且上锁后对方根本无法挣脱,也无需担心下手太重把对方勒死,其次则是尼龙绳或者凯夫拉线一类的绳索。如果使用绳索,注意不要在平面用力拉车,因为女性力量远不如男性。而是应该采取类似于引体向上的动作来拉拽绳索,这样可以调动肩背乃至全身的肌肉参与做功。

女性像图中这样发力比较容易

当然,此方法非常危险,容易致人死亡,只能在生死关头使用,且要做好承担法律后果的准备。

全面复盘本次案件过程后,拒绝取消订单或者在发现不对后积极自救是死者唯一侥幸的两次机会,所以在未来乘车遇险时一定要注意这种稍瞬即逝的机会。

网约车安全教程靠谱吗?

发生了安全事件之后,各种媒体往往会迅速制作各种安全指南,以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然而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些安全教程到底可信吗?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希望各位了解一下到底遭遇危机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

任何歹徒在寻找目标的时候,都会遵循观察、调整、决策和行动四个阶段,实际上这也就是美国军队从70年代开始普及的博依德循环概念。博依德循环是美国空军上校、战略家约翰博依德(John Boyd)提出的一种人类决策行为定式——观察(Ob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以及行动(Act)的循环(以下简称OODA)。

博依德提出的OODA循环

博依德认为:武装冲突可以是敌对双方互相较量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循环程序。双方都从观察开始,观察自己、观察环境和敌人。基于观察,获取相关的外部信息,及时调整系统,做出应对决策,并采取相应行动。

实际上,除了歹徒之外受害人的决策也同样会遵循博依德循环来做出反应,安全事件中如何能够更快完成博依德循环,并破坏对方的循环节奏就能获得更高的生存概率。

博依德在其1976年发布的学术论文《破坏与创造》中引入了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观察者的存在和影响,速度和位置不确定性的乘积等于或大于一个小的数(普朗克常数)除以被观察的粒子或物体的质量。并且提出了不确定性公式。

不确定性原理和薛定谔的波动方程被视为量子物理学的奠基理论,也同时确定了观察者本身会对现象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结果。这是一个物理学原理也是个哲学问题,等于否定了因果律的可行性,因为在验算因果律的过程中验算者也会影响结果,并且让结果变得更为不可预测。

薛定谔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那只叠加生死状态的猫

博依德引入不确定性原理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在博弈、斗争和冲突中,不存在必胜的法则,任何一次博弈都可能因为博弈各方的不可预测变量叠加而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与其追求必胜的法则倒不如学习决策行为的过程,更快的完成自己的决策和行动循环,才有更大的几率获胜。

早在博依德循环理论提出之前,美国战略家安德鲁·马歇尔执掌白宫净评估办公室的时候,也对美苏决策做出了惊人相似的判断。马歇尔发现,苏联高层认为战争是可以通过一条终极的公式来算出必胜结果的,然而美国军事家则认为战争有着不可预测性。马歇尔觉得苏联军队的公式致胜法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因此在净评估苏联国力的模型中,引入了对苏联决策链的评估变量,从而得出了苏联整体实力与账面相比相差甚远的结论。这一结论直接影响到了冷战结果的胜负,因为美国在马歇尔理论的指导下,认为苏联决策系统臃肿且缺乏弹性,会减低苏联在部分硬指标方面的优势。

我开设的安全课程中,已经引入博依德循环理论来评估企业和个人的安全应对状况,而不是教条的讲述社会安全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或掌握哪些技能。

美国著名战略大师安德鲁·马歇尔

因为在实际的对抗中,任何技能和细节都是为了加速自己的循环,同时让对方的循环迟滞为目的。比如在本次案件中,滴滴顺风车司机的观察过程其实获得了滴滴的支持,因为滴滴再次让司机能看到乘客性别和部分个人资料,能更容易判断乘客是否可能属于自己可以下手的目标。

司机通过要求乘客取消订单来进一步观察乘客同时调整自己的作案准备,这时候其循环已经进行到了第二步。如果乘客配合司机取消了订单,司机则会进入决策和行动的步骤,完成完整的OODA。如果滴滴保持乘客资料不可见,让司机的观察阶段难度更大,则会延缓其观察和筛选的过程,破坏迟滞其第一环。拒绝司机取消订单的要求,则能够破坏其观察调整节奏,作用于第二个环。林女士成功脱身,因为其准备跳车的行为,破坏了凶手的第三环决策使第四环行动无法进行。

从社会安全往往是个体之间的对抗,因此生死胜败基本就在前三个环节,一旦对方进入第四个环节,那么扭转事态的概率就会变得非常低。

在这里我并不想说某个教程靠谱或者不靠谱,我只想告诉各位你们学习各种安全教程,作用都应该是用于破坏对方的前三环节。

比如,网约车应该坐在后座,除了可以在必要时攻击前座之外,也可以让司机更难观察自己的动作;摇下车窗则是为了让车外人士能清楚观察车内,从而对外呼救是破坏司机调整和决定。当了解了对抗的本质后,其实我们很容易的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那些能够破坏对方OODA循环的准则是合理的,并且应该不断使用这些手段来持续迟滞对方,而态度式的教条则很可能是错误的。很多安全教程中都会提到“安全第一保持顺从,不要激怒对方”,这个原则就是有待商榷的。

2010年温州苍南奸杀女民警案,被害人汪某被三名歹徒劫持后,没有做无谓的反抗非常配合。但是歹徒在发现其民警身份后,因害怕汪某会记住自己的模样,他们还是下了杀人灭口的决心。一味地顺从并不一定能增加逃生概率,尤其是无原则顺从更可能错失逃生机会。

当年对于此案的新闻报道

是否顺从和配合应该根据现场情况出发,如果对方在OODA的前两个阶段,那么应该坚决不配合,因为不配合才能阻断对方进入最危险的D、A部分。而如果你判断对方已经进入D、A尤其是A行动部分的话,配合和顺从则变成了一种策略性的收缩。也就是通过顺从和配合获得一定的时间缓冲,重新观察和调整后决定行动,而不是一味的顺从退让。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1、行动能改变结果

每当发生此类严重安全事件后,总会有些朋友问我该如何自保?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在研究了大量案例后发现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对抗还是顺从?主动攻击还是被动防御?你都会找到各种失败案例来反证其无效。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唯一的答案就是强化自己、相信自己、相信直觉。

有很多人认为,大部分人在遭遇持刀歹徒的时候会彻底懵掉,然而这个认知本身并没有什么根据。人类是经过几万年暴力进化而成的地球上食物链顶端生物,我们的祖先见过各种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暴力和血腥,能存活下来的人其实天生有着习惯和应对暴力的基因。所以,在任何暴力案件中,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用着自远古流传下来的生存本能,有着察觉危险的第六灵感。

当然更重要的是,你要相信不确定性原理,应该了解行动和参与能改变因果律,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迅速行动决策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你的行动能破坏对方的决策,打乱对方的步骤从而影响结果。

2、有哪些装备可以帮助你脱险?

每当发生安全事件后,都会有人问我到底应该买什么东西防身。根据国内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女性能够相对合法用于安全自保的装备只有这么三样:强光手电、噪音警报器和催泪喷雾。

强光手电在此前关于车库安全的文章中已经有所介绍,这种装备可以在任何场合合法携带,并且能在一定条件下干扰对方的视线。尤其晚间如果忽然用于直射对方眼睛,短时间内能造成对方视线模糊。但是手电毕竟不是激光炮,并不能将对方击退或者击倒,所以只能作为照明工具或者临时的武器使用。

噪音警报器则可以在周围有人的情况下引起他人注意,并且高分贝噪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对方感到威胁,但是在荒郊野岭毫无作用。

某种可挂在钥匙上的警报器

催泪喷雾则是现在女性能买到的威力最强的一种防身装备,如果成功喷到对方头部会让对方短时间内视线模糊、呼吸困难、皮肤有强烈灼烧感。然而这种装备处于法律灰色地带,在大部分购物平台上不能搜索到。在车上这种密闭空间,也有误伤自己的可能性。部分进口凝胶型喷剂可以降低密闭空间中使用误伤自己的可能,并且因为粘性较强喷中眼睛后更难以睁开。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催泪喷雾都不能通过地铁、高铁或者机场的安检,所以随身携带存在法律风险。

各式催泪喷雾携带存在一定风险

女性在购买和使用这些防身装备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战术意识和准备。比如我的学员常问我以下几个问题:

这些东西扔进手包里遭遇危险来不及拿出来怎么办?

我用喷雾喷错方向怎么办?

我拿出来被人抢了怎么办?

实际上,上述问题都可以通过的训练和准备来解决。比如,在手包里进行井井有条的分割,将防身装备妥善且固定在方便取用的位置,每天拿出装备演练如何使用,在遭遇危险时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至于拿出喷雾被人抢了,只能说明你拿出来的太晚或者没做好防抢夺动作,这些也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演练来解决的问题。

总之,装备可以有,但要在千钧一发的时候能用好,则需要经常训练和演练。

3、冷静和信心可以锻炼和塑造

某一次线下的女性安全课上,有位女性学员问了我这样的问题:

朱老师,如果我到时候慌了怎么办?

我反问对方: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会不会慌?

该学员说:我觉得你应该不会慌!

我又问:那么为什么我不会慌?

学员说:你是男的,你经过训练还有足够的装备去应对。

我告诉她:艺高人才能胆大,一个演员如果上台式台词都没背熟肯定会紧张。而经验丰富台词熟读的演员则根本不会紧张,能发挥出最好的演技。遭遇危险的时候也一样,你的训练和装备会在这时候让你不慌张。如果你慌张,只能说明你准备不充分。

印度强奸事件频发,女员工练防身术

这位学员又问了我一个问题:那我是不是要花很多时间来训练?

毫无疑问,现代女性工作和生活都很忙,还要抽出时间来锻炼如何自保确实有点麻烦。毕竟,大部分人不上任何安全课程,也能开心活到老不会遭遇任何侵害。所以只要你健忘,天天都能岁月静好。毕竟很快新闻会过去,一切还会归于平静,三个月后除非再发生新的事件,否则人们会忘记此事重新获得安全感。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