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不怕美国人哪天也不给你货?
2019-05-20 09:21:04
  • 0
  • 0
  • 1

来源:芯世相   原创: 芯片超人的小伙伴 


三年前,另一家中国通讯公司Z.T.E被美国放入“XX清单”后,供应链几乎完全被切断。

H.W、Z.T.E是中国在通讯领域的“主力”企业,美国打压它们就是为了打击中国的5G乃至高科技产业,在毛衣战牌桌上获得更多筹码。

我们不得不承认此举必定会对企业造成短期的阵痛,但从长期来看,倒逼中国企业技术升级也会为国家芯片“造血式”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国产替换将成为发展趋势。

5月17日凌晨,海思总裁深夜发表内部信,回应美国“实体名单”事件。至暗时刻,有挑战也有机会,一时间“国产替换”、“科技自立”成为很多半导体人心中最坚定的呐喊。

在上周五的芯片超人课堂上,我们邀请了国产替换专家陈华、硬件超人“老莫”和半导体行业老司机鑫哥来聊聊:H.W在用哪些芯片?哪些“备胎”芯片转正了?国产替换还有哪些机会与难点?国产替换怎么做?

嘉宾简介

花姐,本次直播主持人,芯片超人创始人,采购“老兵”。

陈华,14年芯片推广应用经验(以欧美芯片为主),两年前开始主推国产芯片替换业务。

老莫,硬件超人,硬件工程师出身,曾服务于松下和TCL等企业。

鑫哥,芯片设计行业20年从业者,半导体行业资深老司机。

1
HW哪些“备胎”转正了?

据了解,H.W在“去A化”问题上,对内加大海思的投入,提高芯片的自给率,尽管在手机领域已经达到70%的芯片自给率,但是如高端射频、模拟芯片、FPGA、CPU仍然高度依赖美国。

  • 关键元器件提前备货,由半年拉长到两年库存周期;
  • 自2018年下半年起,华为开始放宽对供应商认证资格的条件,以应对出货量增长的局面;
  • 华为加强国内供应链选择,加大对国内供应商的购买力度。

陈华:我们将H.W产业链公司系统梳理了一遍,重点分析重点公告的公司。从数量上看,H.W供应商遍布全球,美国供应商数量最多,70家核心供应商,美国33家,差不多占50%,其次中国24家。从产品类别看,H.W对美国芯片、集成电路、软件、光通信等厂商依赖度高,另外,其实H.W对美国的软件依赖程度也很高。

有人对H.WP30手机做了拆解,手机里面大概有30多个组件,其中14个来自H.W海思,另外两个是不知名的国产器件。虽然手机的核心部件还是“欧美芯”,H.W海思零部件达到近一半,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示了H.W自给自足的“造血能力”。

从替代的程度来看,如部分传感器、调制器、连接器可以用国产完全替代,代表公司有紫光、光迅、旭创、紫光同创、立讯精密、长盈精密、航天电器、中航光电;部分中低端芯片、硬盘等可用国产部分替代,代表公司有海思、展锐、汉天下、韦尔股份、圣邦股份;验证测试、部分光器件和软件、CPU、GPU、数据库等暂无国产替代,即使能找到替代,也只是美国的供应商。

2
国产芯片转正的机会与难点

国产芯片还有哪些转正的机会?如何做国产替换?

陈华:提到国产芯片,或多或少会有民族情节。国产芯片的替换路径大约可以分三个层次:原位替换、技术替换和创新替换。

原位替换:和原来产品的性能、参数、封装等兼容,即用A品牌替换B品牌,这种替换的驱动力大概率是缺货、降本等,替换周期相对短,平均在1~3个月。我做过最快替换,从送样、测试到接单只有一周,当然这么快也是基于我们团队的专业积累和经验迭代。再简单的替换也需要做技术评估和供应链稳定测试,否则就是对客户不负责任。

技术替换:这种替换的技术难度比原位替换要高,驱动因素是现用器件性能上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或者客户的终端产品升级,也可以把这类需求看成是新的design-In,做法一致。

近期有一家做光电产品的公司找到我们,他们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原来用国外某品牌的功率器件,做了1K套的试产,生产测试中有1片不良,客户找了2家第三方公司做不良分析,结论趋同:这是非典型问题,无法判定给出明确结论。

客户非常期待我们的做法能不一样,于是,我们和捷捷微一起协助客户解决问题:5块板子,2周,结果客户很满意。在和这个客户的商务合作层面上,我们之前只是等待的备胎,现在成功转正。

其实,技术替换,更深层次的是基于技术水平和积累提供的专业服务,我们已经有很多国产芯片的合作伙伴,也欢迎更多的芯片厂家加入我们,用技术服务替换产品,帮助顾客顺利解决问题。

创新替换:这种替换可以说是打怪升级的最高阶,技术服务+产品升级规划。刚好我们也有一个典型案例,我们有个客户做智慧养殖产品,他们团队在养殖行业有超过15年的经验,他们选择美国某品牌时遇到两个问题:

技术支持匮乏,因为他们还太小;

供应链不稳定,其中包含价格的不确定性和供货周期的不确定。

物联网应用的特点是碎、散、杂和需求海量,体现在供应链上就是需求的不确定性,客户担心在大批量需求涌现的时候,供应链上成本和交付的不确定性。

我们帮客户做了产品进阶的三级规划:

客户现有供应链的梳理,我们来确保其稳定性;

第二代产品的国产替换规划,技术实现和成本规划协同;

协助客户做第三代产品的预研规划,譬如芯片的整合、外观的优化等。

其实,我们在做创新替换的时候,更像一个老中医,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问:作为十几年的老工程师,你认为国产替换的难点在哪里?

老莫:

1.工程师认知与承担风险

认知:目前很多高校教材采用ST作为教程,工程师习惯用最熟悉的技术去研究和学习,在项目开发时,对产品选型基本上会去选自己熟悉的品牌和型号。拿我自己来说,视频处理方案中的小电源芯片,早期我会选TI、MPS的产品,现在也会选用国产圣邦,微盟等国产产品;

风险:工程师不愿意承担风险,他们会尽量不选新品牌、新型号以降低风险。

2.规模性能

比如,有些产品有两个工作状态:待机状态和工作状态。待机时国产芯片的功耗会比国外高一些,在某些性能上国内产品的一些参数是需要进一步提高。

3.支持服务

验证问题。工程师在开发选型时,会用demo板进行检讨,但是有些国产芯片没有开发板以及原厂技术支持,工程师无法和芯片原厂做很好的沟通。

问:针对欧美行业各种型号芯片,国产替换有哪些关键路径?

鑫哥:国产化代名词,在2016年开始被重视。在一些领域当中,创业团队要尊重商业的底层逻辑,需要关注的突破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部分性能)更优化、差异化、全新化。我们不能忽略一个背景条件:工程师高等教育的方式以及他们多年接受的习惯化工作流程,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欧美国家大公司的影响。他们是这个赛道最领先的玩家,拥有相对成熟的芯片生态网络。

在一定程度上,此次贸易战加速了国产芯片产品的升级迭代。另外需要被强调的一点是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很重要,国内企业要注重保护自己的专利,一定要绕过欧美国家的专利布局保护,找寻全新领域的功能替换技术来帮助国产化产品升级,做出差异化和全新化的产品。

问:H.W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鑫哥:对于H.W来说,他们也希望供应商提供性能更好的新产品,在考核某家供应商时,华为对供应链安全非常注重,甚至会考虑该供应商的二级供应链,从各个方面确保产品可靠性。这一点也给国产芯片领域所有企业提醒,除了需要保障自己供应链的安全,同时,自己作为他人供应链环节,也要给别人安全保障。H.W海思拥有国内发展最好的芯片,那么H.W有的好东西会也会一点点放出来给市场分享。不管美国的政策如何,行业的发展都会遵循底层商业逻辑,就是永远给用户供给更好的产品。

问:H.W要求台积电加速搬到大陆内地里,你怎么看?

鑫哥: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秉着严谨态度,为了给客户减少不确定性,在各个环节增加严苛检测标准,增加安全靠谱性。这里和花姐建议一下,你的芯片超人未来是不是可以和华为合作,签约一定的代理服务,在芯片检验的方面提供更好的审核标准。

花姐:我曾经给H.W供货,主要是给他们提供缺货的芯片。H.W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们要求非常高,当年给他们的base station相关项目供货,从国外授权代理商买来的全新原装货,经常因为delamination被退货,这在其他通信类厂商那里几乎没有发生过;也记得12,13年Broadcom封装金线换铜线,被HW要求满世界去找金线封装的库存……

3
问答环节(Q&A

花姐:国产替换的市场到底有多大?数据显示,去年进口芯片数额超过3000亿美金,芯片设计业的销售收入378亿美金。

问:那么国产芯片有哪些可以突破替换?存在哪些问题?难点是什么?

陈华:国产替换现阶段主要是中低端元器件的替换为主,需要终端用户多以开放的态度来支持国产,给国内企业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我们国产芯一定会成长起来的。我们碰到有些终端觉得已有的供应链稳定、安全且可控。实际上,供应链安全的定义可大可小,大一点就如当下华为被迫直面一个强国的欺负,过去十几年,华为一直在为自己的供应链安全做准备和积累,即便如此,也需要外力的支援。小一点来说,就是偶发的自然灾害导致阶段性缺货,市场因素导致的价格异常波动等等,这些对企业来说,都可以从安全的层面去思考,早早布局,才是真正的安全。

老莫:验证周期长,从选型到原理图设计,PCB设计,打样,测试,整个周期太长了。我们工程师怕担责任,如果国产芯来推广时,我们会特别关注,哪家大的公司有用过,有量产实绩做背书。

问:鑫哥你作为芯片设计领域的大牛,在你看来,国产芯片怎样把握机会?

鑫哥:首先,欧美有着五六十年的经验积累,值得信赖,这是大环境决定的。但随着贸易战开展,大家的心态都在转变,欧州方面会考虑H.W如果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那我愿意尝试。这也从侧面上为国产芯片打了一剂镇定剂。

其次,供应链安全方面,一定要把握好最终用户到产业链的心态转变,逆向思考自己愿意用怎样的供货商?要按照合作方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标准,有利于长远发展。

最后,商业的发展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该做的认证技术准备都需要准备好。

问:一年前的ZX事件,导致其损失上百亿,现在过去一年了,ZX怎么样了?“ZX事件”和“H.W事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给做国产芯的大家鼓鼓劲吧。

陈华:首先,基因不一样:一个是民企、一个是国企。奋斗的机制也不同,H.W一直在为自己的安全、供应链、掌握核心的能力在储备,危机意识非常强烈;Z.T.E虽然在先前有技术优势,但是其体系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要靠国外的外部给养。在面对“卡喉”的时候,两者的反应也是不同的,H.W就是打不死的小强,有自己“造血”的能力,Z.T.E则像被宠坏了的“贵族”,自我生存能力较差。

在国产芯里,有很多产品已经可以为行业应用“造血”,并且从技术指标上不输国外的品牌,甚至还优于他们。在这两年比较火的能源物联网领域,就有一家公司,砥砺十年,研发出一套应用在用电安全上的技术,这个领域之前一直被国外巨头施耐德、西门子、ABB所垄断,现在,新的技术出来了,格局会重新改写。

问:请问硬件超人,作为一名老工程师,“ZX事件”之后,你觉得中国芯有哪些市场需求变化?

老莫:对我来说,我所接触到的用户的最大改变很多用户会主动寻求国产替换方案,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在早期的一些视频产品中,如投影仪、激光产品等,很多都是用日系或者美系的产品做成的,现在瑞芯微、全志等企业完全可以在此方面做替换,目前大家生活中接触的小平板、电视机等,它里面的方案包括SoC、外围电源、功放基本已经全部国产化,这点是不用担心的。

4
结尾

鑫哥:这一年多一来,像一场电影一样,所有事件的发展都像一部“大戏”。我记得在2017年Z.T.E第二次被制裁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担忧,而现在“H.W事件”后大家的反应是不同的:你越是制裁我,我越是振奋高昂,你越镇压我,越证明你的恐惧和我们的实力,H.W展现了中国优秀企业的品质。

H.W海思在2004年成立就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生态体系,在没有手机业务的时候就开始储备芯片,从中可以看出踏实做事、拥有忧患意识时必要的。这么多年以来,制造业其实一直在沉淀在努力,我认为在接下来几年,制造业的打磨被逐渐被大众和政府认可,这也会促进半导体产业的提升。

在我看来,现在的一系列事件就像一场地震,在测试我们的房子是否结实,目前来看还是很结实的,不会对行业和业绩造成太实质上的影响,反而是让我们的结构生态更加健康。好的供应链和行业是多元化的,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现在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花姐:现在,大家给老特冠了一名——“Z倒逼师”,倒逼着我们的进步,若干年前上前线的主力是工人、农民,现在是工程师。

如果短期供不了的东西怎么办?我们芯片超人可以做一些对接,毕竟市场上还是有一些现货和库存,除此之外,如果您有一些国产替换的需求,可以来找我们。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